随着2025年4月的到来,我们迎来了第37个爱国卫生月。在这温暖的阳光下,环境卫生的主题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。健康的生活离不开洁净的环境,而这一点,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伙伴,往往被我们忽视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,全球约有25%的疾病与外因密切相关。因此,保护自然环境、促进健康,不单单是家庭的责任,更是整个社会一起发展的重要任务。 春夏季节,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完美的环境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蚊虫如蚊子、苍蝇等也开始繁衍生息。以登革热和疟疾为例,这些蚊媒疾病主要是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,而肠道传染病如痢疾和霍乱则多由污染的饮水和食物引发。根据统计,每年因蚊媒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70万,肠道传染病每年也夺走数十万人的生命。 想想那些堆满垃圾的街道,腐败的食物散发出的可怕气味,那些藏于角落里的细菌伴随着空气无处不在。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而言,积水形成的污水坑成为了蚊虫的天堂;而一只雌蚊一次可以产下数百枚卵,想象一下,它们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滋生的后果。脏乱的环境不仅助长了病菌的传播,更加剧了传染病的风险。因此,在春夏季节的传染病高发期,进行环境卫生的整治显得很重要。 清扫家园从来不是一件小事,家庭和社区的清洁行动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。对于每个家庭而言,厨房里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洗整理,洗碗池需保持干燥,抹布需要定期清洗。没想到,你的抹布上每平方厘米细菌竟可达到200万个!卫生间地漏要定期注水,以防异味和蚊虫滋生。储物间的杂物也要定期清理,以减少蟑螂的藏身之处。 社区整治也同样至关重要。组织人员疏通下水道,防止污水淤积;清理绿化带中的垃圾,保障公共区域的整洁与舒适。与此同时,消灭病媒生物的滋生地也是关键,避免闲置的花盆、水桶积水,填平小区的坑洼区域等。 这种模式意味着专业队伍与群众的联合行动。工作人员走入社区,指导居民如何科学使用杀虫剂,并传授有效的防疫技巧;而社区志愿者则成立巡查队,每周检查卫生死角。家庭也可借助“自查清单”,定期集中整治阳台和厨房等易滋生蚊虫的重点区域。 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健康的守护者。安装纱窗、蚊帐、使用电蚊拍这些基本的防蚊措施或许是每个家庭的日常;同时,蕴含艾草的自制环保驱蚊液既能有效驱虫又不刺激,成为了更温和的选择。而老鼠防治方面,确保食物的密封存储,减少它们的觅食机会,及时查找管道缝隙并封堵,都是形成良好家庭卫生环境的有效措施。 越来越多的社区展开了“卫生家庭”的评选活动,鼓励邻里之间争创整洁的家园。志愿者们积极组织健康科普活动,为大家普及病媒生物防治的知识。有些地方甚至成立了“灭蚊小分队”,定期在绿化带喷洒环保灭蚊药剂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 近年来,结合爱国卫生月的活动,我国城乡环境卫生持续改善。到2022年,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已超过70%,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%。如广东省通过爱国卫生运动清洁323.6万处卫生死角,直接促进了登革热本地疫情的回落。 整体来看,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,未来我们将环境卫生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,建立长效机制将不再是梦想。从将环境卫生纳入社区考核指标,让清洁环境成为居民日常习惯,再到推广“智慧环卫”系统监测垃圾情况,都将使环境卫生成为常态。 爱国卫生月不单单是一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,更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契机。当我们弯下腰去捡起路边的垃圾时,我们不仅是在清理环境,更为健康做出了一份贡献。从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,让我们共同守护绿色的家园,为每个人撑起一把健康的保护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